

原本是去瞻仰
安吉利科的
溼壁畫
2022年8月28日。
佛羅倫薩市中心的聖馬可修道院是崇拜義大利文藝復興溼壁畫粉絲的聖地。聖修道院中有不少保存完好的溼壁畫原作,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弗拉·安吉利科 Fra Angelico 的“天使報喜”。“天使報喜”完成於1440-1445間,是修道院中三副安吉利科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真跡中的最著名的一副。

通向二樓的樓梯正對著“天使報喜”。迴形的走廊兩側有幾十個供僧侶修行起居的宿舍。



迴廊中的三幅溼壁畫皆出自安吉利科之手。尤其是第三幅“天使報喜”最為經典。“基督受難”應為安吉利科給學習繪畫的修士們畫的範本。遵循這個題材進行再創作是每個在這裡學習繪畫的修士的必修課。因此在大部分的修士宿舍的牆上可以看到這件作品的變體畫。
按照維基百科的說法,當科西莫·德·美第奇 Cosimo de' Medici 重建修道院時,他委託弗拉·安吉利科用繪畫做室內裝飾,包括祭壇畫、幾十個修士宿舍內部、修士宿舍的迴廊、分會所和走廊等等,總共約五十件。傳統的文獻聲稱所有的畫作都是由安吉利科親自完成的,或者在他的直接監督下完成的。安吉利科首創了哥特式“天使報喜”主題的構圖,並奠定了同一主題的繪畫樣式被後人演繹模仿。這幅畫具有“獨特的優雅高度”,描繪了大天使加百列Gabriel在室外告知瑪利亞喜得聖子。畫作的空間透視和光的運用皆為首創,是典型的哥特式繪畫向文藝復興繪畫過度的代表作。畫中的立體感和空間感真實,人物呼之欲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窄小的門洞中看到的修士宿舍裡的壁畫。
順著迴廊走過所有的帶拱頂的小門,小門全部開著,每個人都探頭看看裡面。幾乎所有的宿舍都在20平米左右,門對面的牆壁上有一扇小窗和一副佔據了半個牆面大小的壁畫,主要是基督受難的各種變體。
我在迴廊裡轉了好幾圈,路過每一扇門我都要駐足端詳門裡面的壁畫。我很懷疑這裡僅僅是修士起居修行的住所,我更懷疑這些小室裡的畫都是安吉利科為來此修行的修士而做。一般來說,修士除了修行,還要為修道院奉獻,例如生產勞動,或抄書插圖。這裡的修行小室莫非是為修道院培養的繪畫人才的地方,好像後來的藝術作坊和美術學院?我到二樓和一樓的樓梯口,有一句沒一句地和看護的工作人員聊了起來。

看護作品的館員耐心地解答了我所有的疑問。
問:這些小單間是修士們修行起居的地方嗎?
答:對。不過他們還需要在這裡畫畫。
問:修道院不是用来修行的吗?為什么還要畫畫?
答:修道院需要有資金维持日常,另一个宿舍里還有一些修女,她们可以用刺绣或者女红产品在市场上换回收入。男修士主要能承接日益增长的与天主教生活有关的建筑、装修和繪畫等工程。安吉利科是一位有名望的畫師,我们的修士也都有一些特長,有的會画書里面的插图,要知道當年没有印刷,一本書很值钱的;有的就在安吉利科的导下画濕壁画。
問:那么這里也是一所学校了吗?
答:也可以这么说。不过他们首先还是修士。你看过鲁拜尔托·埃克的《玫瑰之名》吗?就像那里面的圖书舘,那里主要是做手工書,他们是有权威的出版机构,不光是单纯的文献圖書館。
問:在中世紀,畫都是畫在活動的木板上,比如三聯畫、四聯畫什麼的。為什麼到了文藝復興時代,畫都畫在牆上了,我指的是像提香、安吉利科這些溼壁畫。
答:這不好說,中世紀比較黑暗,有很多秘密的活動。除了雕塑以外,畫的格式好像都要考慮到為了搬運的目的。文藝復興的畫倒是搬不了,一開始都在牆上。
問:
答:
問:
答:
問:
答:
問:
答:
問:
答:
問: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