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凉地沙
这是一件麻烦的事
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咦,图文对齐了

这两幅图带来遥远的记忆
下面才是真功夫 (试贴一段旧文)
林樀安的传说
1993年,我在德国和卢森堡交界的地方,寻到一个新的居址........................
我把银杏树栽在菩提树、山毛榉之间,别人说我把环境弄陌生了,可我的画挂进别人的大厅,我总觉得是再合适不过的。这两者之间必定有些联系。我细想过,也没想透,而且老走神。比如,不知怎地想到院子里的野蘑菇。前几年从德国去了美国的孔长安对我说,你搬到乡下好,树木多,我去你那儿采蘑菇。可以想象,他来了,我们是多么快活。他用电脑打印出一条字幅钉在墙上,被我看到,说艺术是无聊的人在无聊时的一次无聊行动。我猜他是故意这样说。我知道,等老孔把他在加州的事安排好了,会到这儿来看我的。有他写来的明信片作证。还有生活在纽约的张宏图也会再到“林樀安”住几周的。我答应为他收集足够材料,供他下次来搞装置用。他总会记得,我也不是随便说说的。
我还想请好多朋友、好多有趣的人来我这儿走走。客人们来了,总该好生招待。正因为这个缘故,我还要种更多的树,让书架充满书籍,让房子里到处都是新画的画,还没干的挂在墙上,干透了的堆在墙边。朋友们还没来,准备总该先做好,人总要有个指望。
摘自《20世纪中国油画》2009
测试题:
请回答:这张图里的柱子在哪条街?

根据第一号文件的精神,基层群众深刻领会后完成。请收作业。中央办公厅回应:根据古希腊柱头的样式,此屋在佐林根克箂門霍恩旅特拉撒大街。
西西里塞傑斯塔Segesta希臘露天劇場

西西里塞傑斯塔Segesta希臘露天劇場建在一座山頂上。它比附近的一座希臘神廟高約100米。 它可能建於三世紀上半葉,建成後不久就發生了第一次布匿戰爭。 它的直徑約為63米,可能接待了大約3000-3500人。當年在這裡載歌載舞的那一代代人竟然無一在人們的記憶中。唯有這個半圓形的劇場流了下來。大概早就喪失了它最初的功能。
這個地方好像天生就是一個讓人無休無止的爭論的地方。爭的什麼沒人聽得見也沒人記得住,可是不爭不足以善待這個偉大的舞台。我們本想在這兒拍一些素材,可是剛到這裡,錄音機就壞掉。明擺著是要我們唇槍舌劍,沒有主題,就是為了爭吵才來的這裡。
兩地書一號文件
如需保存,可以拖到電腦屏幕上放大觀看並保存

凉地沙
我不相信两地书通过机器会翻译成凉地沙。
两地书是个好名字,双城记,苏孔说…也用过,
但终究成了凉地沙,一定是神的指引。

我喜欢凉地沙。每个字都喜欢,连在一起更喜欢。
上网查了查,还没有人并连使用过。
没有人这样用过,我们是头一个。
没有人这样用过,也许我们是沙。

凉,往往是苍凉的意思。James is here

凉地,更是荒凉的地方。古代的凉州,也叫“前凉”
凉地,谐音"两地"。不比两地,犹如两地。

凉沙,秋天的飞沙。 南宋 鲍照 :“涼沙振野,箕風動天”
地沙,源于岩石风化,雨水冲刷,一个漫长的自然过程。

地沙,中草药材,三品一枝花,性平,味甘,野生,无家。

沙,记时器里的沙。极少的量。
沙,谐音“刹”,极短的时间,一刹那,时间量词。

凉地沙,不平坷,
斜晖默默,朔风猎猎,
飘渺而生,迁客尽过,
四处寻家之人的家。

所以,在沙地上使用老牌的英國手杖就不好使了。
一种19世纪末的经典手杖,有时也被称为礼服手杖
大约在17世纪或18世纪,手杖成为欧洲绅士衣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时尚可能起源于路易十四,他喜欢拐杖,可能是因为他穿高跟鞋。手杖直到十六世纪才出现。在那之前,拐杖已经使用了几个世纪,最初是作为在不平坦地面上旅行的辅助工具和防御武器,并逐渐作为权力、权威的标志,最后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在它们成为时尚物品的时期,手杖开始由竹子、藤条和藤条等热带草的连接茎制成。
在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高质量的木手可以作为时尚男士的重要配饰。这个时代独特的手杖是由动物的脊柱、干燥的动物皮甚至玻璃制成的。
20世纪的时尚转向了雨伞作为流行的携带配件。今天,收藏家们喜欢了解手杖的历史,以及他们珍贵的展示中每把手杖的故事。那些特别受人喜爱的是具有隐藏特征的手杖,如剑、相机、小图片、一口悶的酒瓶等。

纵观步行棒的历史,它们已经从男性高社会地位的标志,权威的标志,演变为17世纪和18世纪的时尚配饰。在中世纪,右手拿着权杖象征着王权,而左手拿着被称为“正义之手”的第二把杖或权杖。一只手在祝福时被这个权杖顶了。在法国,这种用两个权杖投资权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987年左右
在此期间,法官和其他官员都携带了手杖。直到17世纪,所有权威人物——国王、牧师、法官和军事指挥官——都以某种形式的拐杖或法杖来展示每个人拥有的权力类型。
早在1702年,伦敦的每个绅士都需要持有许可证才能获得携带手杖的特权。如果他不遵守某些具体要求(例如如何握住手杖,何时举起手杖等),他将不得不向礼仪警察屈服,比喻说!违反社会法规携带这些高度时尚和迫在眉睫的配饰,例如在胳膊下携带手杖(手杖),被认为是对礼仪的极端违反。





凉地沙®️变成了注册的品牌。这三个字给人的印象是不南不北,不东不西,不中不洋,不俗不雅。细嚼慢品,简直就是一个引人入瓮的大牌品牌。可冠书名地名电影名,可鞋可包可服装可香水可烟酒可沐浴可餐饮可文学哲学…对了可做你下一幅画的名字。
上联:凉地沙,下联:丧家犬,横批:飘渺而生,迁客尽过
今天醒来后的头一件事,按亮电脑,点开凉地沙,果然更新了,其字数不多,排列成狹长一条,象个巨大的惊叹号,符号下边的一点,是一块变了花样的♾️♾️,精致小巧,不像是一个字,依然象字一样,该懂的会懂,不懂的留在原地不动,不论它们来自何处,换个地方就是不中,〈局部〉热播的那一年,陈丹青路径水街三号,随身带着优盘三季第七期的试播稿,试放之前強调,必须认真听淸他在节目里說的每一个字,看字幕也行,这家伙分明在警告,结果那一期说了些什么,已经忘记了,没忘记的是他说的这句话,我觉得他好可怜,他要的是一番体贴,其味自别,此刻凉地沙的出现,自然而然,错译的恩赐,意外的意外,这么一件小事,被当成大事对待,难不是天给的体贴,为了回敬这番互动,我的把这段字用WIX的脱衣舞 排成横条,对应你的惊叹号,顺便问一下,WIX有无这样的功能,每当页面更新,会象短信出现在手机上了,给对方一个讯号,也许不行,对方是谁,WIX怎么能知道?
時間其實也是距離。時間越久,人就走的就越遠。即便總是兩點一線,也永遠不是同一時間的重複,所謂人一生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

對很多人來說,家園是一個比喻的詞語。現實中,或者只有家而沒有園。甚至在有時或有的地方,很多人連家都奢望不著。
我的一個西班牙朋友的哥哥,從馬德里一所大學畢業後回到鄉下奶奶的家,潛心鑽研種子和種植。他們家有石頭建成的家園和土地。今年他種植了好幾畝地的小麥,麥種是500年前的斯佩耳特小麦古種。他給我郵寄了幾公斤今年新磨的麵粉和長者黑鬍鬚的麥穗。我們用這種麵粉做了一些麵包。


有一年,我們帶著家在別的地方建了一個有園的新家。新家很好,但總是不像書裏說的那種家園的感覺。